荐书 | 沉甸甸、有质感的一生——《奇特的一生》
荐书 | 沉甸甸、有质感的一生——《奇特的一生》
1
研究时间管理的人,应该都知道柳比歇夫,他是一位前苏联生物科学家,在很多行业取得瞩目成就,最令人钦佩的是,他一生如一日对时间进行统计。
柳比歇夫记录时间的格式很简单:“日期+事件+花费时间”,没有过程,没有情感,就是流水账。可这样的流水账一写就是56年。
摘抄几条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:
社会工作:植物保护小组开会—2小时25分。
休息:给伊戈尔写信10分;
列夫·托尔斯泰的《塞瓦斯托波尔故事》—1小时25分。
基本工作合计—6小时20分。
分类昆虫学:鉴定袋蛾,结束—2小时20分。
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—1小时5分
休息——剃胡子。《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)—15分,《消息报》—10分,《文学报》—20分;阿·托尔斯泰的《吸血鬼》,66页——1小时30分。
基本工作合计—6小时45分。
每一年都是如此,记录事情和所用时间的流水账。柳比歇夫在每个月的月底做小结,年终写年度总结,统计自己的工作和时间。
由于长期对时间的统计,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把握非常精准,他统计时间从来不看手表,只靠内心的感觉。年底总结时,他完成的工作和计划用时误差率仅有1%。你不得不感叹:柳比歇夫是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。他的这种近乎疯狂的时间统计,几乎很难有人效仿。记录的内容不复杂,难的是对时间的精准感觉和56年的每天坚持。
2
“这样到底好不好?——给自己的生活定了框框”,有人提出质疑。
可柳比歇夫的解释是:“我对时间统计法已经习惯了,没有它就没法工作。”
《奇特的一生》的作者格拉宁评价到:“他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;他创造了他的方法,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,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,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。只要连续多年有系统地、深思熟虑地采用他的方法,可以超过天才。”
格拉宁说柳比歇夫是一个一生都不断成长的人,他永远正在“逐步成为”怎样一个人。成长的反面就是保持原状和死亡,保持原状从某种意义说,这个人已经死了,是心理上的死亡。
柳比歇夫虽然在时间统计上非常苛刻,但是他并没过苦行僧的生活,他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制定几条守则:不接受紧急任务,累了就休息,每天睡10小时觉等等,所以柳比歇夫工作强度很大,但他依然长寿健康。
柳比歇夫是个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人,所以格拉宁在本书的开头就说他研究柳比歇夫的日记后,发现一个人一生的秘密,这个秘密就是——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!
3
读完此书后,我们会有疑问:如果说阅读一本书,是要从中学习它优秀的地方,那我们到底要不要向柳比歇夫学习?
说实话,柳比歇夫这种坚持一生的时间统计法,估计99%的人都很难做到。对一个时间观不强的人来说,单是统计记录事件和所用时间就要花许多时间,难不成在每天日记再加上一条:“统计时间 1小时10分钟”。
有心立志成为柳比歇夫的同学,当然可以参照本书学习。
若真做不到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,也不要过分自责,任何时间管理都是建立在符合自身情况下进行的,譬如书里说“黎明起床好,安静的时间利于做计划”,可不喜欢早起的人,逼着自己起床后,一天都处于头脑混沌的状态,效率低下,那就得不偿失了!
柳比歇夫也没有起五更、头悬梁,日以继夜地工作。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们普通人的启发是:一生的时间如此珍贵,柳比歇夫明白并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,他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自己沉甸甸、有质感的一生。和柳比歇夫相比,每天忙于刷手机,刷宫廷剧的我们,生命是如此的苍白和无力。
更多荐书: